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

社會研究方法(二)

上課的一開始,老師要我們在黑板上寫下三個不懂的名詞。

實徵empirical:實際到現場蒐集研究資料
實證:用證據來證明研究問題,通常是量化的研究

剩下的雖然老師沒有一一解答,但我發現老師的用心,
老師希望我們能夠自己分類出這些名詞,而當你能正確的分類,就是學會研究方法的時候
恩...自己試了一下,還是沒辦法像老師的分類一樣.....我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要把「過度概化」分在研究方法裡面...不就是一種人性的現象嗎...跟方法有甚麼關係....

看這黑板上的一堆名詞,我很直覺的要把重複擦掉,保持版面的乾淨,甚至想要全部條列重寫...但老師的一個舉動 ─ 計數,把重複名詞的頻率記錄下來,這是我完全忽略掉的。爾後老師又提到說,一個好的思考,是要會用圖像來表達事物。一連串下來,老師大概把我們的名詞分類為:

1. 研究的思想
2. 研究方法
3. 社會理論

偽科學
老師提到李嗣涔做的研究 ─ 手指摸字。當你無法用五感接觸到的,大家會認為是無用的科學知識。但當你只是無法去證實這個現象,而否定這樣的科學嗎?對於不知道的事情,我們應當存疑,不迷信,但也不迷不信

研究的步驟
選擇主題(從個人的閱讀、經驗;從前人的文獻探討中取得)→
聚焦於研究問題(檢索相關內容)→
設計研究→
蒐集資料→
分析資料→
解釋資料→
研究結果報告

研究的步驟並非絕對的線性過程,各步驟間需要許多相互協調互動的過程,後續的步驟可能引發先前步驟的再思考(螺旋狀),在達到研究終點前,都可能朝幾個不同的方向進行,而到達終點後,通常會刺激新的思考並產生下一個研究問題。

心得:
要用科學的方法來看待每一件事,真的是很不簡單。
尤其是要避免「過度概化」這件事....應該說這是一個不容易改變的習慣...
另外,一般人對於權威的說詞總是奉為聖旨,認為有地位的人說的話就是對的,怎知權威也有犯錯的一天,像這次的毒奶事件,專家的說詞一改再改,甚至說出沒驗到三聚氰胺並不代表沒毒,把民眾當傻瓜。
但這也產生了一個矛盾點,專家是一個社會的信心指標,一般人並沒有機會接觸的那麼多的知識,若連專家的話都不能信,要這些人該如何適從?

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

圖資學研究(二)

You plan, and you get what you planed!

今天的課主要是在介紹圖資的價值、起源與一些理論。

才剛上課不久,老師就丟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:除了杜威之外,圖資界令人崇尚的權威有誰?

Oh my God,我打從心裡never沒有想過這個問題。是國內的胡述兆、歐陽崇榮、黃鴻珠?還是在師大的任何一位老師?國外的.....恩....一點印象都沒有....其實是很少看外文文獻:)
或許我沒有資格去評斷哪位老師是圖資界的權威,但小蝶老師給了一個重要的思考點:一個學科如果沒有權威、偉人,那該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學科?
又是一個很震撼的問題,我心想,對阿,沒有一個權威型的領導者,那圖資界的過去是怎麼來的?那未來又該何去何從?

接下來的問題,同樣引人深思:What's the value of LIS?是分類還是整理資料?Not both of them, they are just our goals.
這麼說...圖資界渴望解決的問題到底有哪些?
1. Info access:圖資界最早的目的,至今猶存。

2. Info overload:數位時代產生的副作用,資訊爆炸使得資訊隨手可得,但整理不易。

3. Info anxiety:面對龐大的資訊所產生的焦慮現象,如何去選擇資訊,該不該看完這些資訊等。

4. Digital divide:有些地區、族群因為地域性、經濟或其他因素等,無法第一時間接觸到新知, 使得資訊落後,競爭力不足。目前解決的方式有course by librarian or vendor or user self。

5. Info 大同(United?):在資訊之前人人平等,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獲取相同的資訊,甚至讓每個人的知識水平同等。雖然這顯然的是個烏托邦,但或許這就是圖資的最終目的?!

我想圖資的學者們為了達到這些遠大的理想,設計了一系列的技術與服務,但這些服務的使用率與效果為何?單就數位落差這個項目而言,圖資設計了參考服務和資料庫的使用課程,來扶持資訊的弱者,whatever,不知道自己是弱勢的人,才是真正的弱勢,會主動去用這些服務資源的人,不會是弱勢的那一群。我想,數位落差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,而且跟國家政策有很大的關連性,圖資能夠改善的,其實很有限。設計了一連串的訓練服務,對於真正的資訊弱者而言,他們都不覺得自己是弱勢了,怎會來使用這些服務呢?也就是說,這些服務的真正使用者,其實是有基礎的,甚至進階的資訊操作者,那麼僅加強這些人的資訊能力,是否只會更壓擴大落差的距離?

這篇文章中,我打了很多問號,很多問題在我心中渾沌,圖資到底是個怎樣的知識,是車?是魚? 是翻車魚?(誤),再者,他應該研究的項目有哪些?該服務的對象又是誰?又多了一堆問號....

總之,經過今天的課,知道我們坐在教室裡聽的是個核心渙散(?)的學科,同時

‧缺乏理論,並以經驗知識居多

‧板塊式的知識構成(新的知識不斷排擠舊的知識,甚至淘汰)

‧依工作業務發展知識

‧沒有共識

但往好的思考點,他是一個求新求變的知識,是一個不斷演進的知識,這就讓我有了待在這裡的動力與決心。

另外關於為何圖資界會漸淡於數位典藏,恩....大學時代做專題的過程中,我看到很多學術界的黑暗,圖資曾擁有數位典藏的主導權,甚至是發起2008計畫的創始者,最後因為一些我們小孩子看不懂的原因,數位典藏漸漸的轉為技術導向,甚至商業化......或許像小蝶老師所說,圖資為數位典藏發展已經完成一個階段性任務,但該不該退出?我覺得裡面還有很多需要討論的空間,至少圖資所做的研究貢獻,是可以包含整個數位典藏的。

圖資領域圖:

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

社會科學研究法(一)

第一堂的研究方法課,老師發了一張紙,要大家寫下對研究方法的一些想法。
過了一個大暑假...能忘的都忘光了.....寫的出來的研究方法只剩下五個....
未來要讀的書 ─ 當代社會研究法,只好乖乖的按時預習了

研究的第一要素:Inquiry,在老師的提醒後,我回想起當初參與國科會的日子,
萬事真的起頭難,要找出一個能深入研究的題目,是很難的一步。
要隨時保持懷疑、好奇的心態,敏銳的觀察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事物才能稱的上一個好的研究員。

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

圖資學研究(一)

雖然老師說這次不用寫心得記錄...但我覺得還是寫一下好了...沒有養成習慣的話,到真的要寫的時候一定會出事。

今天是第一次上課,老師主要的重點是介紹這門課往後的上課模式(English all class 驚!!)。
然後是同學們的自我介紹 (永遠都不會爛的老梗)。
我發現同學們幾乎都要考公務員,到圖書館工作......恩.....實在是很不合我的興趣.....
太過固定安逸的生活不太適合我.....
我的期望是能夠進入業界,試試看我這6年所學(大學+碩班),在非學術、非圖書館的領域能運用到什麼程度,算是一種另類的田野調查吧!!

最後 這堂課的最終心得:小蝶老師講英文後.....講的笑話變少了.....(sad...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Although the professor said it's no need to paste reflection this time, I considered it is necessary that writing reflection should be a usual practice. Otherwise when it really to do so, I would be lazzy.

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go to a class in NTNU. In this class, the pofessor's point was introducing a model how the lesson will be going.
Then, turn to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mself. In this process, I noticed many classmates want to get job in libray or goverment. Un...It's really not my type....the life is too steady for me.
No longer in acdemic or libray field, I wish I could get in company, useing what I learned to see what I can do.

In the end, I am sad our pofessor seldom to joke when speaking in English....

英文很破...還請各位同學指正......
My English grammar is vey poor....hope everbody can correct it...thank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