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

圖資學研究(二)

You plan, and you get what you planed!

今天的課主要是在介紹圖資的價值、起源與一些理論。

才剛上課不久,老師就丟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:除了杜威之外,圖資界令人崇尚的權威有誰?

Oh my God,我打從心裡never沒有想過這個問題。是國內的胡述兆、歐陽崇榮、黃鴻珠?還是在師大的任何一位老師?國外的.....恩....一點印象都沒有....其實是很少看外文文獻:)
或許我沒有資格去評斷哪位老師是圖資界的權威,但小蝶老師給了一個重要的思考點:一個學科如果沒有權威、偉人,那該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學科?
又是一個很震撼的問題,我心想,對阿,沒有一個權威型的領導者,那圖資界的過去是怎麼來的?那未來又該何去何從?

接下來的問題,同樣引人深思:What's the value of LIS?是分類還是整理資料?Not both of them, they are just our goals.
這麼說...圖資界渴望解決的問題到底有哪些?
1. Info access:圖資界最早的目的,至今猶存。

2. Info overload:數位時代產生的副作用,資訊爆炸使得資訊隨手可得,但整理不易。

3. Info anxiety:面對龐大的資訊所產生的焦慮現象,如何去選擇資訊,該不該看完這些資訊等。

4. Digital divide:有些地區、族群因為地域性、經濟或其他因素等,無法第一時間接觸到新知, 使得資訊落後,競爭力不足。目前解決的方式有course by librarian or vendor or user self。

5. Info 大同(United?):在資訊之前人人平等,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獲取相同的資訊,甚至讓每個人的知識水平同等。雖然這顯然的是個烏托邦,但或許這就是圖資的最終目的?!

我想圖資的學者們為了達到這些遠大的理想,設計了一系列的技術與服務,但這些服務的使用率與效果為何?單就數位落差這個項目而言,圖資設計了參考服務和資料庫的使用課程,來扶持資訊的弱者,whatever,不知道自己是弱勢的人,才是真正的弱勢,會主動去用這些服務資源的人,不會是弱勢的那一群。我想,數位落差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,而且跟國家政策有很大的關連性,圖資能夠改善的,其實很有限。設計了一連串的訓練服務,對於真正的資訊弱者而言,他們都不覺得自己是弱勢了,怎會來使用這些服務呢?也就是說,這些服務的真正使用者,其實是有基礎的,甚至進階的資訊操作者,那麼僅加強這些人的資訊能力,是否只會更壓擴大落差的距離?

這篇文章中,我打了很多問號,很多問題在我心中渾沌,圖資到底是個怎樣的知識,是車?是魚? 是翻車魚?(誤),再者,他應該研究的項目有哪些?該服務的對象又是誰?又多了一堆問號....

總之,經過今天的課,知道我們坐在教室裡聽的是個核心渙散(?)的學科,同時

‧缺乏理論,並以經驗知識居多

‧板塊式的知識構成(新的知識不斷排擠舊的知識,甚至淘汰)

‧依工作業務發展知識

‧沒有共識

但往好的思考點,他是一個求新求變的知識,是一個不斷演進的知識,這就讓我有了待在這裡的動力與決心。

另外關於為何圖資界會漸淡於數位典藏,恩....大學時代做專題的過程中,我看到很多學術界的黑暗,圖資曾擁有數位典藏的主導權,甚至是發起2008計畫的創始者,最後因為一些我們小孩子看不懂的原因,數位典藏漸漸的轉為技術導向,甚至商業化......或許像小蝶老師所說,圖資為數位典藏發展已經完成一個階段性任務,但該不該退出?我覺得裡面還有很多需要討論的空間,至少圖資所做的研究貢獻,是可以包含整個數位典藏的。

圖資領域圖: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