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

W10 資訊組織與知識組織

今天的演講讓我想起了大學生活,明淑老師一點都沒變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感傷的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知識組織與資訊組織一直是讓大眾困惑的兩個名詞,到底箇中的差異在哪裡?從資訊和知識的定義來看,知識是資訊的內化吸收,所以我覺得知識組織是一種資訊組織後的個人產物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論文中的文獻探討,對於作者而言是知識組織後的結果,但對於讀者而言是一種資訊組織,由於尚未吸收,所以僅能算是去蕪存菁後的資訊。而經過內化後,讀者便會自己產生個人的想法,並且將該資訊整合自己的背景知識重新組合成能為己所用的東西,也就是成為知識,這個歷程正是知識組織的經過。

記得在大學的時候,知識組織的期末報告是「說故事」,我們這組用了一段flash述說種族歧視的故事。當時我們只想到要用什麼方式呈現,過場效果,配樂配音等技術性的問題,從沒想過為什麼老師要用說故事來當期末報告,後來慢慢的才理解這別出心裁的作業意義,原來當你要述說一個事件給其他人聽之前,該事件勢必經過自我組織的歷程。的確,我們從蒐集的資料中,整理出可用的段落、文字,並分為各大章節,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經過了許多討論、理解,並思考最後呈現的方式,每個組員到最後都充分的了解該故事的意義,並且有自己說故事的順序與用詞,這就是老師想讓我們經歷的知識組織過程。

在演講的過程中,老師提出了一位歐洲老先生對於知識組織的定義。而也說到,知識組織已經被研究了那麼久,怎麼還會有學者還在提出定義呢?
原來是因為知識組織已經被各界濫用,有人認為只要建立資料庫,掛上搜尋引擎就是將知識組織了,殊不知知識組織最重要的目的還是要為人所用。以圖書館而言,這個被視為人類知識殿堂的場所,近年來陷入了科技的迷思,圖書館相關科系過度重視新科技的存在,常常在思考如何將圖書館結合新的科技,卻忘了考慮「人」的存在,所以才會有許多系統開發出來後,使用效果不佳的情況。

企業的知識組織是為了知識管理,而知識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創新,而創新是為了殺出紅海,但也因為藍海尚未耕耘,往往有些人到達了這,看不到前人航行的痕跡而迷失在一片汪洋之中。
在這個世代,競爭力是建築於創新的基礎上,分享知識爾後創新知識,但仍然要把創新的知識運用在舊有的服務、產品上,才能展現競爭的效果,一味的創新而忽略應用在產品的可行性,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。

演講最後,老師仍舊不忘給圖資同學信心:圖書資訊學or資訊傳播學是應該大家都具備的學科知識,尤其是非本科系的學生,更能結合其他面向運用,展現出不同的價值。雖然大學四年一直聽到這句話,但每個階段思考起來都有不同的感受。

沒有留言: